网络通信 频道

轻松搞定病毒第八步 病毒的检测

第八步 病毒的检测

   想要知道自己的计算机中是否染有病毒,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较新的防病毒软件对磁盘进行全面的检测。但防病毒软件对于病毒来讲,总是后发制人。如何能够及早地发现新病毒呢?

   用户可做以下简单判断:无论如何高明的病毒,在其侵入系统后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应注意内存情况,绝大部分的病毒是要驻留内存的。对于DOS用户可用C盘启动机器,然后用"MEM"命令查看全部基本内存是否为640K(因为大多数引导型病毒驻留内存时会更改此数)。如果有病毒可能会被改为638K,637K,有些机器在正常情况下639K亦是正常的(如某些COMPAQ机)。还应注意被占用的内存数是否无故减少。

   其次应注意常用的可执行文件(如COMMAND.COM)的字节数。绝大多数的病毒在对文件进行传染后会使文件的长度增加。在查看文件字节数时应首先用干净系统盘启动。

   对于软盘,则应注意是否无故出现坏块(有些病毒会在盘上做坏簇标记,以便将其自身部分隐藏其中)。其他如出现软件运行速度变慢(磁盘读盘速度影响除外),输出端口异常等现象都有可能是病毒造成的。最准确的方法是查看中断向量及引导扇区是否被无故改变,当然这需要对系统及磁盘格式有一定的了解。

   检测病毒方法有:特征代码法、校验和法、行为监测法、软件模拟法, 这些方法依据的原理不同,实现时所需开销不同,检测范围不同,各有所长。

   特征代码法

   特征代码法被早期应用于SCAN、CPAV等著名病毒检测工具中。国外专家认为特征代码法是检测已知病毒的最简单、开销最小的方法。

   特征代码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采集已知病毒样本,病毒如果既感染COM文件,又感染EXE文件,对这种病毒要同时采集COM型病毒样本和EXE型病毒样本。 在病毒样本中,抽取特征代码。

   依据如下原则:抽取的代码比较特殊,不大可能与普通正常程序代码吻合。抽取的代码要有适当长度,一方面维持特征代码的唯一性,另一方面又不要有太大的空间与时间的开销。如果一种病毒的特征代码增长一字节,要检测3000种病毒,增加的空间就是3000字节。在保持唯一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特征代码长度短些,以减少空间与时间开销。 在既感染COM文件又感染EXE文件的病毒样本中,要抽取两种样本共有的代码。将特征代码纳入病毒数据库。

   打开被检测文件,在文件中搜索,检查文件中是否含有病毒数据库中的病毒特征代码。如果发现病毒特征代码,由于特征代码与病毒一一对应,便可以断定,被查文件中患有何种病毒。

   采用病毒特征代码法的检测工具,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病毒,必须不断更新版本,否则检测工具便会老化,逐渐失去实用价值。病毒特征代码法对从未见过的新病毒,自然无法知道其特征代码,因而无法去检测这些新病毒。

   特征代码法的优点是:检测准确快速、可识别病毒的名称、误报警率低、依据检测结果,可做解毒处理。

   其缺点是:不能检测未知病毒、搜集已知病毒的特征代码,费用开销大、在网络上效率低(在网络服务器上,因长时间检索会使整个网络性能变坏)。

   其特点:

   A.速度慢。随着病毒种类的增多,检索时间变长。如果检索5000种病毒,必须对5000个病毒特征代码逐一检查。如果病毒种数再增加,检病毒的时间开销就变得十分可观。此类工具检测的高速性,将变得日益困难。

   B.误报警率低。

   C.不能检查多形性病毒。特征代码法是不可能检测多态性病毒的。国外专家认为多态性病毒是病毒特征代码法的索命者。

   D.不能对付隐蔽性病毒。隐蔽性病毒如果先进驻内存,后运行病毒检测工具,隐蔽性病毒能先于检测工具,将被查文件中的病毒代码剥去,检测工具的确是在检查一个虚假的"好文件",而不能报警,被隐蔽性病毒所蒙骗。

   校验和法

   将正常文件的内容,计算其校验和,将该校验和写入文件中或写入别的文件中保存。在文件使用过程中,定期地或每次使用文件前,检查文件现在内容算出的校验和与原来保存的校验和是否一致,因而可以发现文件是否感染,这种方法叫校验和法,它既可发现已知病毒又可发现未知病毒。在SCAN和CPAV工具的后期版本中除了病毒特征代码法之外,还纳入校验和法,以提高其检测能力。

   这种方法既能发现已知病毒,也能发现未知病毒,但是,它不能识别病毒类,不能报出病毒名称。由于病毒感染并非文件内容改变的唯一的非他性原因,文件内容的改变有可能是正常程序引起的,所以校验和法常常误报警。而且此种方法也会影响文件的运行速度。

   病毒感染的确会引起文件内容变化,但是校验和法对文件内容的变化太敏感,又不能区分正常程序引起的变动,而频繁报警。用监视文件的校验和来检测病毒,不是最好的方法。

   这种方法遇到下述情况:已有软件版更新、变更口令、修改运行参数、校验和法都会误报警。

   校验和法对隐蔽性病毒无效。隐蔽性病毒进驻内存后,会自动剥去染毒程序中的病毒代码,使校验和法受骗,对一个有毒文件算出正常校验和。

   运用校验和法查病毒采用三种方式:

   ①在检测病毒工具中纳入校验和法,对被查的对象文件计算其正常状态的校验和,将校验和值写入被查文件中或检测工具中,而后进行比较。

   ②在应用程序中,放入校验和法自我检查功能,将文件正常状态的校验和写入文件本身中,每当应用程序启动时,比较现行校验和与原校验和值。实现应用程序的自检测。

   ③将校验和检查程序常驻内存,每当应用程序开始运行时,自动比较检查应用程序内部或别的文件中预先保存的校验和。

   校验和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能发现未知病毒、被查文件的细微变化也能发现。

   其缺点是:发布通行记录正常态的校验和、会误报警、不能识别病毒名称、不能对付隐蔽型病毒。

   行为监测法

   利用病毒的特有行为特征性来监测病毒的方法,称为行为监测法。通过对病毒多年的观察、研究,有一些行为是病毒的共同行为,而且比较特殊。在正常程序中,这些行为比较罕见。当程序运行时,监视其行为,如果发现了病毒行为,立即报警。

   这些做为监测病毒的行为特征如下:

   A.占有INT 13H 所有的引导型病毒,都攻击Boot扇区或主引导扇区。系统启动时,当Boot扇区或主引导扇区获得执行权时,系统刚刚开工。一般引导型病毒都会占用INT 13H功能,因为其他系统功能未设置好,无法利用。引导型病毒占据INT 13H功能,在其中放置病毒所需的代码。

   B.改DOS系统为数据区的内存总量 病毒常驻内存后,为了防止DOS系统将其覆盖,必须修改系统内存总量。

   C.对COM、EXE文件做写入动作 病毒要感染,必须写COM、EXE文件。

   D.病毒程序与宿主程序的切换 染毒程序运行中,先运行病毒,而后执行宿主程序。在两者切换时,有许多特征行为。 行为监测法的长处:可发现未知病毒、可相当准确地预报未知的多数病毒。

   行为监测法的短处:可能误报警、不能识别病毒名称、实现时有一定难度。

   软件模拟法

   多态性病毒每次感染都变化其病毒密码,对付这种病毒,特征代码法失效。因为多态性病毒代码实施密码化,而且每次所用密钥不同,把染毒的病毒代码相互比较,也无法找出相同的可能做为特征的稳定代码。虽然行为检测法可以检测多态性病毒,但是在检测出病毒后,因为不知病毒的种类,难于做消毒处理。

 

 

转载地址:http://www.netsp.com.cn/Article/netsafe/virus/200607/20060721201818.html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