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下一代网络)是这一两年电信领域最被追捧的技术领域之一,去年年底,这种追捧达到了一个高潮。起因是,大量的媒体转载一条消息: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说,中国电信将在下一代网络(NGN)上有上千亿元的投入。
尽管很快这种说法就被韦乐平证实是子无虚有的谣言,而且记者在采访中国电信的有关负责人时,得到的答复是,中国电信对于NGN的态度是“不跟风、不炒作”。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主流厂商乐此不疲的热情,大量的研发投入、市场宣传以及积极开展的试验网都似乎预示着,它们正在准备分享一场即将开始的盛宴。
虽然多数运营商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NGN试验,但这并不能说明下一代网络就近在眼前。至少现在,关于NGN的概念、实现的方式以及给电信领域所带来的影响都还存在很多争论,这些不确定因素让“下一代”听起来愈发模糊。
概念之争
目前NGN存在着两个不同流派。这两个流派最大的不同是一个关注业务,一个关注技术。
NGN已经是个泛滥的名词!可是直到现在,NGN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从字面的意思看,NGN指的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未来的任何一种方案、技术都可以纳入下一代的范围。看上去,NGN是一个无法定义、无所不包的大名词,但是这个看上去虚无飘渺的概念正在变得清晰可见。
在美国工作多年,现任UT斯达康首席科学家的杨景,由于所在公司是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的成员,并且是国际软交换的发起成员之一,因而对NGN技术的进展以及规范的制定非常关注。杨说,如果说在去年之前,NGN代表的是关于未来技术的一个构想的话,那么从去年ITU-T SG13研究组成立了一个NGN2004项目之后,NGN的概念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人们也逐渐有了一个共识。
ITU-T研究组对NGN做了很多研究,并吸收了ETSI很多成果。该研究组于去年12月份出台了两个草案,从结构到功能都对NGN做了清楚的规定,这使得NGN在概念上又有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NGN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流派。这两个流派最大的不同是一个关注业务,一个关注技术。第一个是以ITU-T为代表,把NGN看成是一个电信网络,其特性和结构以及提供的业务都可以精确描述,因为国际电联向来以精确描述和定义标准及技术著称。另一个流派以每年在波顿举办的NGN大会为代表,该大会每年关注的技术问题多达20个,与ITU-T相比,这个大会更关注网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技术,而不是网络上的业务和结构等问题。
一个是电信派,一个是技术派。前者从业务来看NGN,而后者把NGN理解为一个网络,所以从事不同技术方向的人对于NGN的理解也不一样。而ITU-T在讨论体系的时候,通常不讨论具体的技术,作为两个层面来看,体系结构如同一个汽车,由轮胎、发动机等组成,而至于用什么材料做轮子就是技术层面的事情。
NGN2004项目的成立,使两个流派在几个关键的地方达成了共识,例如NGN的基础设施和配置结构等。大家都认为,NGN是以IP作为基础设施,能够提供下一代电信业务的体系,是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因特网、移动通信网络、固定电话通信网络的融合网络。北电网络NGN和3G无线部门总监黄陈宏说,目前业界对下一代网络的结构认识基本一致,网络分三层,中间是传输层,通过IP或者ATM来实现,上面业务控制层,下面是是接入层。
如果从技术的角度看,NGN的范围相当宽泛。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认为,NGN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术语,如果特指业务网层面,下一代网指下一代业务网(例如对于交换网指软交换体系; 对于数据网,则指下一代互联网NGI;而对于移动网,则指3G和超3G);如果特指传送网层面,则NGN指下一代传送网,特别是智能光网络;如果特指接入网层面,NGN则指下一代宽带接入网。泛指的广义NGN实际包容了所有新一代网络技术,而狭义的NGN往往特指软交换。今天国内谈得比较多的是狭义的NGN,即软交换。传统的程控交换机都是不同的厂商开发自己的硬件平台,而软交换建立在业界标准的硬件平台之上,通过软件包的方式来提供所有的呼叫控制业务生成功能。这种硬件平台是IT领域常用到的Sun、惠普或者其他公司的服务器。
应用模式之争
Open Application(开放式应用)还是Application Enable(应用驱动)?
尽管业界对于NGN有不同的认识,但是运营商上NGN,无非是为了提供更多的业务,这一点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然而,是不是要上NGN就必须改变现在的网络结构?对此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
关于NGN的应用模式,国际上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流派,杨景说。一派支持Open Application(开放式应用)模式,认为只要有了软交换,有了SIP协议之后,任何第三方的应用,加在网络上就可以用。这个观点的主推者是红极一时的Sonus公司,它认为自己的软交换是功能较多的,什么业务都可以支持,任何一家应用服务提供商都可以和它的设备相连。这个想法也深深影响了国内市场对于软交换的看法。杨认为这个模式最终要失败,因为Sonus眼看就要关门,该公司曾经集合了上百家应用服务商,但是却找不到最终用户。
另一个流派站在Application Enable(应用驱动)一边。Sylantro公司是支持者之一,这家公司通过改造现有的网络,来为用户提供新一代的业务。例如,它认为写字楼里很多公司的PBX(小型电话交换机)只做电话业务是一种浪费,于是帮助用户把光纤拉到大楼,然后在上面同时提供电话、数据以及视频业务,因为光纤为各种业务的融合提供了条件。杨说,这种模式的NGN在去年发展迅速。
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可以随便增加业务的全新结构,另一个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下一代的业务。这其实是要构造一个松耦合还是紧耦合产业链的问题。NGN的理想状态是构造一个任何企业都可以加入的产业链,但杨认为,这种模式实际上理想的成份太多,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实现。比喻汽车商与其供应商就不可能是一个开放的关系,而是一个汽车商通常与一些供应商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举例说,如果移动和联通都是开放的,都可以从第三方购买业务连接上去,那么双方如何靠这种相同的业务去竞争?
而对于当前NGN的任务,杨景的观点是,NGN的核心应该是体现在跨网络业务上,而不是开放业务接口。即把现有网络集成起来,开发出更多的新业务。他认为,中国的运营商已有很好的IP网络,也有不错的传统网络,完全可以在上面提供跨网络业务。ITU-T在考虑下一代网络的时候,是考虑如何把现有的各种网络业务综合起来,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杨说,与其说NGN是一个交换网,还不如说是一个基于IP基础设施的业务网。
而北电网络的黄陈宏赞成Application Open模式。他说,Sonus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下一代网络最重要的是保证业务实时性,特别是话音业务对此的要求更高,而这不是Sonus的强项。所以对于Sonus的失败,他一点也不吃惊。
他说,下一代网络无非是要提供更多的业务,而今天要在现有的网络上开发业务很困难。目前的交换机都是接点式的,开发一个新的软件之后,每个交换机都要升级和调试,而且一家厂商要在另一家厂商的交换机上做开发很困难。而下一代网络的第三层有一个公共的API(应用协议接口),这样运营商或者第三方业务开放商都可以通过这个接口开发业务,开发好以后,只需要和呼叫控制层有接口,在传输层和接入层都不用动,新的业务就可以生成。
但杨景看来,目前的电信网络可以支持很多新业务的开发。例如,美国有一些.com公司,就通过传统网络提供了一些新的业务,把电话网络、移动网络和Internet网络连接起来。做法是,通过拔打它们提供的号码,用户被呼叫时,如果手机没开,电话会转到固定电话上,如果固定电话没人接,信息会自动发到电脑上,或者寻呼机上,系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设法联系上用户。杨说,这个系统就相当于是跨越所有网络的智能网,通过在不同的网络间设置网关来实现跨网业务。
虽然黄陈宏也承认传统的网络能开发新业务,但他认为这种能力很有限。他说,中国的传统网络已经做了几十年,但是现在真正在应用的业务很少,数得出来的只有800号、短消息等。这已经充分证明了在窄带上做业务很困难。
北电网络中国区总裁毛渝南曾这样评价说,今天中国的运营商如同没有头等舱和商务舱的航空公司,即使用户有这种需求,也无能为力。和北电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朗讯科技。朗讯科技交换系统中国产品市场部总监季跃认为,经过很多年的研究和尝试,窄带网上很难支撑多种业务的融合已经被证实了,而且新业务对于终端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的终端很难应用一些新业务,所以他认为,往下一代转是大方向和趋势。
而哪一种观点最后会占上风呢?这对于运营商和提供商会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NGN将是中国电信未来10到15年的主要战略转型任务。
UT斯达康首席科学家杨景说:中国的运营商已有很好的IP网络,也有不错的传统网络,完全可以在上面提供跨网络业务。
北电网络NGN和3G无线部门总监黄陈宏说:中国的传统网络已经做了几十年,但是现在真正在应用的业务很少,这已经充分证明了在窄带上做业务很困难。
朗讯科技交换系统中国产品市场部总监季跃(右)说:用户并不在乎使用了什么网络,而在乎网络为自己带来了哪些好处。一个新的网络如何让用户接受才是NGN真正的挑战!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山枝说:电信南北分拆之后,建立一个新的网络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从业务考虑,都更划算。
运营商的态度
NGN将是中国电信未来10到15年的主要战略转型任务。
厂商对于NGN的追捧无非是为了去打动电信运营商,从而卖出自己的产品。那么目前运营商对于NGN持什么态度呢?
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说,从广义NGN角度看,几乎没有人敢忽视NGN的开发和应用。而从狭义NGN角度看,即只从软交换角度看,全球有40多家制造商已经有了产品,多数国家的运营商都在积极进行现场试验和试商用,也有少数运营商已经开始商用。中国电信相继启动了在杭州、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软交换试验。另外,国内其他的几大运营商也都已经建有自己的软交换试验网,可见运营商同样对NGN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在国际上,目前美国Sprint公司走在世界NGN发展的最前面。经过三年的全面研究,该公司认为从模拟向数字的过渡经历了22年(1977年到1999年),时间太长,代价太高,因此该公司计划从2003年开始,用8年时间完成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的过渡。日本NTT也宣布将在2005年将全部长途网转向分组网络,而在2010年前所有本地网也将转向分组网。
多数运营商将NGN看作是降低成本、扩展业务和对付竞争的手段,韦乐平说,随着背景和竞争策略的不同,下一代电信网的演进路线和特点也不尽相同。中国电信作为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其主营的固话业务正在遭受移动和IP业务巨大的分流威胁。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电信急需寻找降低网络成本,增加业务收入和开发新业务的战略性新途径,下一代网的出现和发展恰好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而中国电信2002年启动的下一代网络实验工程,目的就是为将来中国电信网全面实施战略转型积累实际网络经验,并从观念和技术上为下一步的商用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信对下一代网的理解绝不限于简单的交换设备更新,也不是简单的几个工程而已,而是有更长远的战略性认识,韦乐平说。NGN从体系结构上必须是开放的分布式架构,从业务上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网络上必须能覆盖从核心到边缘、从有线到无线,从应用环境上必须是多厂家环境,需要实现互操作性,简言之,下一代网将必须是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局部的技术改进更新。他说,这将是中国电信未来10到15年的主要战略转型任务。
而杨景认为,中国目前的一些试验网络走的是Application Open的模式,他认为,这种做法有没有市场,还有待观察。他说,NGN是采用IP技术,结合现有的网络,为用户提供新的业务。而现在问题是,没有多少运营商去考虑如何提供新的业务。他认为仅仅一些行业的客户服务系统的信息孤岛的互连,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所以抓住这些关键性的应用,比投入巨资去开发OPEN的服务意义要大得多。而一些公司只是把以前交换机上的软件拿出来,装到服务器上,就成了软交换,这种产品还是只能提供电话业务,要提供其他的业务只能去连接智能网,而智能网早就有了,所以这种产品没有竞争优势。
一些分析人士也担心,中国运营商按照这种模式走,可能会为NGN交很多学费。
如何演进
新的网络如何让用户接受,才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尽管电信运营商对于NGN还处于试探阶段,但是一些厂商已经从电信的南北分拆中提前看到了希望。
对于已有的网络来说,做不做NGN可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是新网络就没有这个负担。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山枝说,对于中国电信来说,大量的收入还是从电话上产生的,事实证明PSTN网络是传送语音的最好承载体,没有必要改造。而电信南北分拆之后,建立一个新的网络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业务考虑,都更划算。
电信南北分拆之后,中国电信要进军北方市场,同样中国网通要进入南方市场,对于它们来说,都面临建立一个全新网络的问题。现在运营商的网络都是专网,而下一代网络是一个统一的网络,要建立一个铜线的网络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所以NGN的建设成本肯定更低。他也认为,现在固网每年用户还有2000万数目的增长,新增加的网络同样可以考虑采用NGN来实现。
但对于庞大的运营商来说,往NGN的过渡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韦乐平说,NGN的体系结构的设计思路就是用演进的方式实现平滑过渡,过渡的切入点则随运营商的侧重点不同而异,通常是从经济效果比较明显的长途局和汇接局开始,再进入端局和接入,重在降低成本,创造直接或间接的新收入。过渡的次序通常是先企事业用户、后住宅用户,最后扩展到多媒体应用和3G网络。虽然不同的运营策略意味着不同的优先次序,但最终都是提供一个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即使在这场渐进式的革命中也很多风险。韦乐平认为,风险可能来自对时间和进度的掌握上,以及在竞争策略的运用上,更重要的是业务风险,即NGN对运营商自身传统业务的影响。另外,虽然NGN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但在适应运营商电信级网络维护运行要求方面还有不少差距,在标准化、互操作以及实时业务的QoS保障上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样看,NGN虽然离开实际应用的时间已经不远,但大规模实际应用还需要有一段时间。
陈山枝也认为,要在IP网络上做业务,关键是解决QoS问题。现在很多厂商觉得,现在带宽可以做到足够宽,而陈说,多媒体通信起来之后,如果每个人用2M的带宽穿过核心网络,那么用户对整个带宽的要求将非常大。杨景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说,要在IP网络上开发更多的新业务,首先就要开发承载业务,而QoS是承载业务的一部分,只有在网络具有足够的承载业务的时候,IP网络才有业务前景。所以下一代网络以后还能否保持业务质量还不一定。对于最终用户来说,他们并不在乎使用了什么网络,而在于网络为自己带来了哪些好处,一个新的网络如何让用户接受,季跃说,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憧憬下一代
NGN对电信业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前途。
为什么NGN从提出开始,就被电信运营商以及各大设备提供商所关注呢?原因是,如果NGN的架构能够得以实现的话,对于电信意味着一场从未有过的革命。
NGN对电信业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前途,韦乐平说。这种影响将随着网络的逐步部署,业务的逐步拓展而显现出来。网络的融合,可以使运营商提供业务的能力指数上升。现在的电话网络、移动网络以及电视网络都是单业务网络,在这些网络上开发新业务很有限,如果这些网络整个集成在一起,情况就会整个改变。例如,假设一个网络可以提供3种业务,3种网络就可以提供9种业务,如果三种网络融合,就可以提供27种业务。
另外,NGN会使电信业务细分。陈山枝说,目前电信运营商从网络、运营以及控制都由自己做,而在下一代网络中,软交换提供了开放的接口,变成了一个横向的集成,所以电信的各部分作用可以分开。这样,电信运营商可以与很多应用服务商合作,把整个市场做大。而那时候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是业务的竞争,实力的强弱是看谁上面的应用开发商更多,寄生的群落更大。
当然,这只是对于未来的憧憬,是否能变成现实,需要看那一种应用的模式能成气候,以及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些业务!
背景资料一:厂商的NGN战略
北电网络
与中国电信四个点(上海、杭州、深圳、广州)合作建立了软交换试验网。另外,与其他运营商都有合作。北电的优势是,在话音和数据业务领域有很强的实力。
朗讯科技
在软交换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和联通在广东开有软交换试验网,和其他的运营商在NGN的某些方面也有合作。
UT斯达康
认为以服务驱动的软交换才是NGN的方向,所以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中国本地的特色,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帮助运营商实现NGN业务。
大唐电信
在3G、软交换、MPLS和光网络方面都有很多投入。目前在广东省建有软交换试验网。在光网络方面,在云南建有试验网。
中兴通讯
NGN方面主要有软交换产品,是国内最早从事软交换研发的通信设备企业。目前参与了国内5大运营商所开展的软交换项目的实验和建设。
转载地址:http://www.voipchina.cn/technology/2004-03-22/363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