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技术发展:3G之后是……

 移动通信从2G到3G,过程中还历经了GPRS、EDGE等数据服务的强化、提升。同样的,从3G到4G也不是一蹴可及,过程中一样要经过多次的改善、演进,才能正式进入4G世代,而HSDPA正是3G至4G间的一项历程,然这只是第一个历程,而非最后一个历程。依据规划,接下来的还会有诸多阶段的强化提升。

  从2G到3G的技术规划进程图:HSDPA是继WCDMA(R99版)之后的一次重大技术提升
许多人都知道WCDMA是3G,HSDPA是3.5G,也知道未来会有4G,但是各位可知道:在3.5G到4G之间,依然有诸多的技术提升规划,除了伴随HSDPA所经常听到的HSUPA外,还有HSPA+、HSOPA、LTE等等,这些更先进的技术提案的实现步骤为何?为何朝这些方面改善?背后的动机与用意为何?在未来正式官方标准中所处的位置为何?本文以下将针对这些议题进行更多的讨论。

  紧接在HSDPA之后的是HSUPA,HSUPA的全称为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封包存取),很明显是与HSDPA对称的强化设计,HSDPA是强化原有3G(WCDMA)的下行传输速率,而HSUPA则是强化上行传输速率,按理HSDPA与HSDPA应当同时登场,不过依据应用与市场的需要,提升下行速率的重要性优先于上行,所以先推出HSDPA,之后再提出HSUPA,HSUPA也俗称3.75G。

  在原有的WCDMA上,上行速率只有384kbps,而增入了HSUPA后上行速率最高可以到5.76Mbps。且从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官方正式标准来看,WCDMA为1999年发布的3GPP R99(附注1)与2000年发布的3GPP R4(附注2),而HSDPA则为2002年发布的3GPP R5,至于HSUPA则是2004年发布的3GPP R6。

  要注意的是,3GPP R5标准并非完全只在订立HSDPA的技术规范,其中也开始引入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只是在市场营销推展上HSDPA是更显要的重点。同样的,3GPP R6标准中也不光是只有HSUPA,虽然HSUPA是R6中的关键提升,但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相关提升,包括:整合WLAN网络的运作,增加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MBMS)、将原有IMS进行强化,例如增加了PoC(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GAN(Generic Access Network)等等新功效机制。

  至此,各位可能会有另一个疑惑:HSDPA将下行提升到14.4Mbps,但HSUPA只将上行提升到5.6Mbps,如此依然是不对称的上下行速率不是?对此答案是肯定的,无论就技术或应用而言,都不容易、也不必要达成上下完全对称一致的设计。



  图:HSUPA的协议架构图

  除了理论极限速率不同之外,HSUPA与HSDPA间还有其它的不同吗?答案一样是肯定,HSDPA的多种加快下行速率的手法中,有一种是实行新的调变方式(对WCDMA系统而言是新的,过去未曾有过的),即是使用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变,相对的HSUPA并没有使用此一新调变手法,依旧是用过去WCDMA原有的调变方式: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

  也因为依旧只使用QPSK调变,不像HSDPA可以选择用过去的QPSK或新增入的16QAM,所以HSUPA也就没有「可自我因应、适应的调变与编码机制」(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附注3),因为没有其它调变方式可选,自然不用因应调整。

  此外,HSDPA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为2mS(毫秒),HSUPA一般为10mS,但也可选用2mS。传输通道的类型上HSDPA属于共享式(Shared),HSUPA则是专属式(Dedicated)。再者,HSDPA的分组排程以容量分配为主,HSUPA则是以功率控制为主;HSDPA在下行时不支援软性换手,但HSUPA的上行则支援软性换手。

  除了差别外,事实上HSDPA与HSUPA也有许多共通点,否则在技术命名时也不会如此对称,HSDPA与HSUPA都使用新建立的通道来传输,而不是使用原有WCDMA的通道,同时两者也都支持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在HSDPA、HSUPA之后的是HSPA+,或写成HSPA Plus,同时也有人称为HSPA Evolved,所谓HSPA+即是原有HSPA的加强版,而HSPA正是同时指HSDPA与HSUPA,预估HSPA+将列入官方正式标准的3GPP R7中,3GPP R7的技术规格标准预计今(2007)年就会正式颁布。

  就目前而言HSPA+的具体提升内容并不详确,不过最受人重视的依旧是速率方面的表现,HSPA预计会再次将上下行的速率再次提升,下行增至28Mbps,下行增至11Mbps,等于将原有HSPA的速率进行倍增。

  同样的,3GPP的官方标准不可能只纳入HSPA+一项新技术,与HSPA+一同纳入3GPP R7的技术推测将有:天线数组(Antenna Array)、Beamforming、多进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MIMO)。

  值得注意的是,HSDPA现阶段的理论极速:14.4Mbps也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第一阶段(Phase 1)的目标,下一阶段预计把下行速率增至42Mbps,此一规划很可能列入HSPA+中实现,然42Mbps又比HSPA+设定的28Mbps高出甚多,此一预期能否达成仍多所疑问。

  图:图中为EDGE、WCDMA、HSDPA三种技术的传输成本比较表,以每1MB的数据容量为单位基准的欧元成本比较。

  在HSPA+之后的将是HSOPA,全称为High-Speed OFDM Packet Access,顾名思义这将是3G系统首次采用正交分频多任务(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变技术,此外HSOPA也被人称为Super 3G,HSOPA将是升级至3GPP LTE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也因为使用OFDM调变,等于将「空中接口系统,Air Interface System」完全翻新,原有的空中接口系统将无法再兼容延续,实行HSOPA预计须大幅更替、换新原有的3G系统设备。

  HSOPA的原初提案者是北方电讯(Nortel),除了运用OFDM技术外也会使用R6阶段就导入的MIMO,让3G基地台系统可扩增10倍以上的用户服务数,并在因应每一个客户端服务的功耗成本将更低,且预估相同的5MHz通道内能够有37Mbps的下行传输率。

  HSOPA与之前的3G系统相比(也含HSDPA、HSUPA等),在带宽的调配上更具弹性,原有的带宽固定为5MHz,新的HSOPA则允许1.25MHz∼20MHz间的缩放调整,在带宽利用率上要比3GPP R6好上2∼4倍,同时尖峰的下行速率将达100Mbps,上行则达50Mbps。

  再者,传输延迟(Latency)的时间也缩短,从RAN到终端用户间的时间约20mS,此表现与同时使用HSPDA、HSUPA的系统相近,但却大大超越最原初的WCDMA(不具备HSDPA、HSUPA)。也因为自HSOPA开始速率又再次大幅拉升,使得前端应用层面也开始有更高层次的主张,在Triple Play之后改提倡Quadruple Play,即是除了原有的Voice、Data、Video外,再加上高速互动性的应用程序,更简单地说即是跳脱过去纯传输数据的工作,也开始用充沛的带宽支持分布式、网络式执行的应用程序。

  在HSOPA之后的就是3GPP LTE,LTE的全称为Long Term Evolution(长时间演化、长期改进),是进入4G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也等于是3G的最末尾一次的技术提升。要提醒的是,,3GPP LTE只是一个俗称,并非正式的称呼,3GPP LTE的技术提案预计会列入3GPP R8正式标准中。

  就目前所知,3GPP LTE会强化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在每20MHz的带宽内可以达到100Mbps的下行传输速率,以及50Mbps的上行传输速率,并且在每5MHz的带宽内可以同时服务达200个通话使用者。在小型IP封包的传输上其传输延迟能低于5mS,言下之意是加速传输的反应速度。

  同样的,3GPP LTE与之前谈论的HSOPA一样,讲究频谱资源的运用、调度弹性,每个信道允许1.25MHz∼20MHz不等的调整缩放。另外,基地台方面将针对5公里、30公里等覆盖距离进行非常好的化,并最远可以达100公里的覆盖距离,在100公里的距离内仍然能够有可以接受的传输速率。进一步的,3GPP LTE也会强化与过往系统(即是指GSM、GPRS、WCDMA等等)的共存并用性。

  除这些外,3GPP LTE将是一个完全以IP方式运作的无线移动网络,此称之为「All IP Network;AIPN」,不像现有的3G系统是在交换式线路运作外再部分加搭IP式网络来提供数据、多媒体服务。此外在空中接口方面也换新,预计3GPP R8会改用E-UTRA(Evolved UTRA,UTRA为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原有的3G则是用UTRA,同时也如HSOPA般使用OFDM调变,包括下行部分可以使用QPSK、16QAM、64QAM等调变方式,上行则允许使用QPSK与16QAM,这些都比HSDPA、HSUPA更为进步。

  图: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示意图,愈往上端则频谱运用效率就愈高,同时传输率更高的结果也带动各种新应用的实现

  至此,相信各位已可明显感受到:3.xG与Mobile WiMAX间的浓浓火药味,WiMAX早在2004年标准(IEEE 802.11d)就纳入OFDM,并完全取代更早先的WiMAX标准(IEEE 802.11a),这使得3G必须在HSDPA、HSUPA、HSPA+之后也开始引进OFDM。同样的,WiMAX开始将MIMO纳入选用功效后,也同样逼迫3G加速纳用MIMO技术。

  除此之外,WiMAX是信息阵营发起的标准,一起头就实行完全IP化的运作,3G为了竞争,同时也为了强化数据与多媒体方面的服务,在后端架构中逐渐纳入IP运作,但主体与前端仍是传统电信的交换式网络,如此也使3G必须往全面IP化的方向演化。

  所以,「OFDM调变、MIMO组态、全IP化运作」等是3G与WiMAX所一致发展的方向,也是强化无线通信的不二法门,目前来看似乎WiMAX的技术较为领先,然而3G却有市场先占优势,不过各位也认为3G与WiMAX技术先进,事实上早在Wi-Fi的IEEE 802.11a就已经用上OFDM,如今各种新技术只是相同手法的再精进而已。同样的,MIMO也在PHS系统上早有运用,如今新的Wi-Fi(IEEE 802.1n)也采用,然后WiMAX、3G也采用。

  因此,3.xG与Mobile WiMAX之间的竞赛其实是时间的竞赛,谁能在时间内达到更优异的技术表现、更低廉的建置成本、营运成本、更大的市场规模,谁就能胜出。

  图:HSUPA效益示意图,纵轴RoT指的是Rise-over-Thermal,指基地台(Node-B)运作时的热增量,横轴则是移动通信服务的负载(LOAD)量

  附注1:R为「Release」之意,部分文章也将R99写成Rel99,R4写成Rel4,缩写方式虽不同但意义一致。

  附注2:原本的3GPP标准是以公元年份的尾数来命名,如3GPP R99(1999年)以及3GPP R2000(2000年),但之后改以单纯的阿拉伯数字,所以3GPP R2000就改成3GPP R4。

文章转载地址:http://www.cnpaf.net/Class/WLAN/0761116461856223158.html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