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中山大学以网养网

中山大学以网养网

    “用户数多达3000个,运营维护却只需9人;300元的包年上网费,却能实现视频点播、在线学习等多业务应用。”这是广州中山大学北校区校园网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地方。采访中,在记者感慨如今校园网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也为中山大学校园网建设“以网养网”的新思路所震撼。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副主任曾海标说:“在保障高质量互连互通的基础上,高校校园网建设应朝着业 务应用更细化、网络服务更细分、可自运营维护的方向发展。目前,校园网的关键不是建设,而是如何很好的管理和应用。” 

打造三大平台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先生在1924创建的。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中山大学曾作为一面大旗为世人所熟悉。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山大学的校园网建设又一次成为焦点。经次一年多的建设和测试,中山大学校园网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集网络与通信服务平台、教学与资源管理平台,以及科研与应用平台于一身,可运营、可管理的新一代校园网络。

始建于1997年的中山大学北校区校园网,主干带宽为155M。随着上网人数日益增加,以及网上多媒体教学等应用的不断推出,园区主干网络的带宽和交换能力已不负重荷。另外,自2002年南北校区实现光缆直通以来,两校区间网络数据交换急剧上升,网络流量的增加与交换机交换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网络升级改造已是刻不容缓。

通过对网络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网络可运营可维护、投资成本和效益的对比、校园网出口带宽优化,以及对万兆、IPv6和网格计算的支持等因素综合考虑之后,中山大学最终采用了神州数码DCRS-7504核心交换机、DCS-3726S和DCS-2026B接入层交换机对全网交换平台做全网升级;并采用神州数码LinkManager网管系统和“802.1x协议+神州数码接入管理器DCBI2000”全网认证计费解决方案,建立起覆盖学生宿舍、内部实验楼、教学楼、主楼和辅楼的网络基础支持平台。

突出四个特点
以前由于校园网络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网络中的通信设备复杂,存在大量Hub和“傻瓜型”交换机,因此,网络管理和运营维护十分不便,重复投资也较严重。曾海标介绍,此次通过采用神州数码提供的端到端校园网解决方案,不但解决了运行管理工作繁琐、成本高、网络交换平台层面安全风险等问题,还实现了灵活、有效的收费策略,使校园网真正成为可运营、可管理的网络。他认为,改造升级后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具有稳定可靠、可管理运营、安全监控以及设备统一四个特点。

稳定可靠
在关键设备冗余的基础上实现网络环状冗余。

可管理运营
一方面,用户认证计费管理系统可提供对用户管理、缴费、计费策略定制、统计和审计等功能。另一方面,网络管理员还能根据不同用户应用需求灵活定制不同的计费策略,提供包月、时长、流量、预付、优惠时段等多种选择。

安全监控
可通过对网络接入用户的帐号、MAC地址、IP地址、VLAN ID、接入设备IP地址和接入端口绑定等方式,来防止IP地址被盗用,保证合法用户权益。此外,还能够通过防止校园网中非法私设代理服务、NAT服务、ICS服务和终端服务,确保网络安全。据了解,在实现安全监控之后,合法用户从以前的2000多名增加到3000多名,为中大北校区校园网“以网养网”的策略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设备统一
曾海标说,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以及网管系统统一采用神州数码的网络产品,一来便于管理,提高效率,节省设备维护成本;两来还节约人力资源,让更多的人能集中精力去关注技术应用和研发等。

实现以网养网
曾海标坦言,真正吸引中山大学最终采用神州数码解决方案的原因在于,神州数码的“802.1x协议+神州数码接入管理器DCBI-2000”全网认证计费解决方案能真正使其实现“以网养网”的目标。

神州数码DCBI-2000 Radius认证计费管理系统采用标准Radius协议和扩展Radius协议,通过与神州数码的DCBA-2000P/W系列接入管理器、支持802.1x的交换机、以及其它支持Radius协议的设备相结合,实现用户认证、管理和计费。

计费策略多样
中山大学提供了开放的计费策略:包月、时长或有限时长包月(比如60小时包月超出部分2元/小时)、流量或有限流量包月(比如1000M包月超出部分0.1元/M)、预付时长、预付流量。网络员可以自定义计费策略。比如设置优惠时段,哪些服务收费,哪些服务免费,对不同的用户可采用不同的计费策略和资费标准。

运营监控安全
用户接入控制与IP地址管理功能可防止IP地址盗用,用户不得更改IP地址获得方式,否则立刻强制其下线。同时,其全面的网络资源盗用控制能有效防止地址盗用,防止非合法用户逃避网络计费,而且还能防止通过Proxy、NAT以及共享连接等方式连接到网络中来。此外,其网络安全管理功能可通过访问控制功能限制用户访问反动色情网站,从而推动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转载地址:http://www.net130.com/CMS/Pub/network/network_manage/2389.htm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