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降低TCO——网络采购新课题

   转眼又到年底,又到了该制定明年采购任务的时候。但是看看如今的市场,就说我们熟悉得无法再熟悉的PC机,处理器越来越快、内存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加上维修、升级,需要我们考虑的已经远远不再是以前的价格和性能,从前轻而易举的采购似乎也已不简单。
    个人如此,企业就更是这样。对于今天的网络管理人员,所困扰的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系统购置费用,而是更多的考虑总体拥有成本——包括从购置、安装、测试、维护、管理、升级、更新直至报废全过程发生的费用!
    这就是TCO,一个摆在网络管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概念篇:解析TCO
虽然最近“TCO”频频出现在流行的IT媒体上,但对于厂商提出的“TCO”产品理念,大多数人是模糊的。TCO的实际含义是Total Cost of the Ownership,直译过来就是“所有者的总成本”,一般翻译为“总体拥有成本”。
TCO出现于1987年,当时是为了评估拥有PC的可见成本和隐性成本。后来发展成为一组完整的方法、模型和工具,用来帮助企业更好地衡量和管理IT投资所产生的价值及其全部成本。这些评估工具,还可以帮助企业理解IT成本的完整构成,并帮助企业通过成本优化改善组织绩效。
一般说来,TCO是采用新技术、新服务所需成本的总计。它包括两部分成本,首先是直接成本,如硬件、软件、人力资源等;其次是间接成本,如培训,维护和其他无形成本。
对于直接成本,采用新技术所需的直接成本(例如,购买设备和服务的实际费用)因技术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尤其是所需技术更新、升级更快或需要购买更昂贵的硬件时,成本就更高。而对于间接成本,则较难计算,它甚至包括浪费的生产力和停工时间造成的损失。但是,这类成本是控制TCO的一个决定因素。
综合地说,TCO是一种关于IT成本的整体观点,这种观点以整个企业为边界。降低TCO,对企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如今的网管员来说,TCO意味着什么?
首先,采购的意义已经不再只是一次性的行为,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其次,采购的标准已经不再只是价格,也不是原来我们熟悉的“性能价格比”,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网络构成的资源、技术、处理流程和人力方面的所有成本之后的总体财务衡量指标。
对于CIO和网管员,网络采购已经熟悉得无法再熟悉;但是,对于降低网络TCO,似乎还是一个新课题。面对并不宽裕的经费,硬件、软件、培训、服务……这一切以前的问题,如今,已经渐渐开始摆在CIO和网管员的面前。

CIO篇:网络TCO如何降低
从某种意义上说,CIO的任务就是整体把握网络总体拥有成本。那么,网络的TCO具体包括哪些呢?
一般地说,网络的TCO从最初的购买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设备开始,将一直延伸到长期的技术支持、技术升级和日常运行费用。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如果从整体支出考虑,网络构建部分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设备投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光纤等线缆设备,二是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三是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包括相应软件)。它们是构成网络系统的基础设施。
技术支持队伍——指网络设备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
网络运行费用——维持网络正常提供服务的开支,其中包括各种通信线路费用(光纤、专线、中继线等)、各种月租费(包括Internet流量费)、系统维护合约、机房费用(水、电、房租等)。
据调查,网络TCO的三个方面的比例是:设备投资占48%,维护人员开支占36%,运行费用占16%。因此,降低TCO最重要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设备投资和人力资源,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因为这两项已占到网络TCO的85%,而且,有潜力可挖的也正是这两个方面。

设备采购:因“材”而异

网络的构建无疑是整个网络系统中的重头戏。一个网络的先进性究竟体现在哪里?不是在服务器的配置,也不是网络的点数,而是在网络设备上。设备投资是网络建设的最大支出,也是降低网络TCO中最重要的部分。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慎重选择新投资的网络设备和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
首钢集团从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信息化建设,其中2002年之前是第一期工程,主要任务是建设首钢高速信息网络,总投资超过了500万元。他们的钱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钢计控室总工程师郭雨春告诉记者,他们的重头是在光纤,仅此一项,就是其他整个网络硬件设备的几倍。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因为要考虑到光纤设备由于埋藏在地下,很难更换,要保证在十到十五年左右不落后。也就是说,在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里,光纤是一次性投资,所以要舍得花钱。首钢这次采用的是千兆主干、朗讯8芯光缆,郭雨春表示,虽然不能保证十五年不落后,但坚持十年,应该是没问题。从这个角度,对这些设备的第一次投入基本上就是全部投入,运用一步到位的方法,总体成本反而很低。
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是他们对待采购交换机、服务器等主机设备采取的“适用即可”的态度。首钢对此的解释是,这些设备技术发展很快,到了下一期建设,也许就可以花同样的钱买到更好的设备。如果一次性到位的话,首先资金投入很大,其次由于网络建设需要逐步进行,这样设备不可能马上进行全负荷运转,也会造成浪费。尤其是现在无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广大的中小企业,网络大都还在整合之中,具体的网络需求还不是很清晰,网络的规模以及主机、存储系统的需求,都有待几年之后再确定。所以,采用这种“适用”的原则,对国有资产的充分利用也具有极大的意义。
那么,对网络设备进行逐步采购是否会造成硬件成本的浪费呢?一般不会。因为这些设备往往可以在采购新设备之后“降级”使用,例如核心交换机“下放”为部门交换机。这样既能保证现在的全负荷运转,也能保证将来的设备资源不浪费。

维护支持:从长计议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也日趋复杂,这就意味着技术支持人员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日常维护上——对这一点,恐怕太多的网管员有太多的体会。笔者曾在一个中学做网络管理员。2000年学校就建设了千兆主干、近三百个网络点的校园网,图书馆等二期工程也列入了计划之中。但建成之后的一个学期,笔者就和三个同事一起陷入了为学校的数百台计算机检修的“泥潭”里,每周有60%以上的时间用在了这种“救火”过程中。虽然也是为了大家更好地使用网络,但从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网管员的时间应该花在如何有效地用好网络、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因此,需要尽量减少网络的复杂度。网络的复杂性减低了,那就可以减少技术支持队伍,从而实现削减短期和长期财政开支的目标。
网络的复杂性对网管员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网络建设时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其二,网络稳定运行后的日常维护和升级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安装新的软件版本、增加新的功能和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等。

可以看出,网络复杂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选择合适的技术,这将大大影响系统维护人员的开支。但也要同时看到,技术的选择不仅仅取决于用户自身,还与技术的发展、用户的需求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选择千兆网已经逐渐成为共识;但在去年,到底是百兆还是千兆,依然还是个问题,这里面牵涉到千兆技术的成熟、三层交换乃至多层交换机的性能价格比、技术人员对千兆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Internet相关应用的成熟等等因素。
但另一方面,加强网管员的培训工作和IT厂商的售后服务工作,提高网管员对网络技术的掌握水平对后期网络TCO的降低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技术人员维护和技术支持的效率,从根本上减小成本。例如在首钢的一期网络建设中,仅正式技术培训就花了100多万,加上服务方面的开支,两部分之和有200万之多。

从另一个角度讲,降低网络TCO,IT厂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服务方面,这将成为衡量将来IT企业业绩的标准之一。服务的本质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利用网络设备,提升企业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为了服务而服务。从这个角度讲,IT厂商仅仅提高服务态度是不够的,关键是帮助用户尽快、更好地掌握技术。郭雨春说, “希望IT公司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公司队伍”。即使IT厂商的服务态度再好,电话随叫随到,但三番五次之后,用户自己也会烦;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舍弃不用,网络TCO怎么可能下降?

名词:TCO与TBO
除了TCO,TBO近来也逐步进入了广大IT采购和消费者的视线。TBO(Total Benefit of Ownership,总拥有利益)是指企业或个人用户在购买产品后所获得的整体收益。按照一些推广这个概念的厂家称,相对于TCO概念,它对于IT产品的购买更具指导性,即从单纯的价格导向转向用户整体获益导向,从注重投入成本到注重投资回报。

网管篇:产品如何选择
对于网管员来说,提出具体产品的采购意见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系统的采购中,虽然TCO的概念目前还不能说非常普及,但有两个产品却有些例外,这就是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是最早引起我们以TCO的角度进行选择的产品之一。因此,通过对这两类产品的分析,TCO的价值到底如何,也许读者会有所启发。

服务器:
关键因素依然重要

对许多服务器公司来说,无论是IBM、Sun还是HP、Dell,TCO这个名词都不陌生,因为这早已成为他们销售自己产品的卖点之一。
近两年来,服务器的市场不是非常景气。按照Gartner的数据,2000年美国整个服务器市场的规模为555亿美元,到2001年萎缩至485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才会重新增至555亿美元。市场的经验表明,顾客已经从一些高价格、高利润的系统转向成本较低的模块化系统。面对如此残酷的市场现实,服务器厂家只能从价格的高台上走下,惟一的出路就是提高性价比,降低用户的TCO。
一般来说,厂商降低服务器的TCO有两条途径,最直接的就是重新设计服务器及相关的管理软件,以便真正降低预期寿命内的拥有成本。
这对于用户来说,当然不是个坏消息。但必须注意的是,各个厂家都在宣称自己的产品TCO如何低,强调自己产品与众不同的特性。但如前所述,TCO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采购、升级及维护等成本比较容易计算;其他成本如员工时间、实用程序、场地空间、程序及规划却难以计算。
因此,对服务器的采购来说,厂商的宣传固然要听,但看清自己的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应用、成本、维护、管理等各个因素,才是真正降低TCO的关键。
尽管近两年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器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除了要面对文件、电子邮件及打印服务等传统任务外,服务器还逐渐承担起了数据库查询及多媒体应用等新的任务。但总体来讲,作为这个网络的核心部分,服务器的选择仍然要本着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用性、易管理性等技术要求进行选择,当然也同样需要注意服务和支持的水平。
可靠性——这是服务器的最关键要求,因为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系统可靠性。失去了这一点,网络TCO根本无从谈起。服务器的可靠性是由服务器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来度量,故障时间越少,服务器的可靠性越高。当然不同的用户对可靠性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金融、电信等关键业务,哪怕是数以秒级的宕机,都会造成难以计数的损失;而对于一般的文件和打印服务器,就并不需要7×24运转。考虑到不同可靠性的服务器之间的巨大价格差,选择适合的可靠性也是控制网络TCO的重要因素。
可管理性——这是降低服务器TCO的重要因素。服务器管理有两个层次:硬件管理接口和管理软件。管理的内容可以包括性能管理、存储管理、可用性/故障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配置管理等。使用合适的系统管理工具有助于降低支持和管理成本,有效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可用性——关键的企业应用都追求高可用性服务器,希望系统7×24小时不停机、无故障运行。一般服务器厂商采用一段时间内服务器可供用户正常使用时间的百分比来描述服务器的可用性。提高服务器可用性有两个方式:减少硬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利用专用功能机制(容错、冗余等)。可在出现故障时自动执行系统或部件切换,以避免或减少意外停机。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离不开系统或部件冗余,当然这也提高了系统成本。因此选择适合的可用性,这也是控制TCO的重要因素。
可扩展性——服务器的可扩展性是服务器的重要性能之一。为了保持服务器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了用户的升级需要,必须充分考虑服务器的可扩展性能。例如,在机架上要为硬盘和电源的增加留有充分余地,主机板上要配备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插槽等。服务器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充分发挥服务器的效能,并保持随业务的增加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
除此之外,服务器的易用性也同样重要。一台设计合理、可随时更换故障部件而且随机配有完善的用户手册的服务器,可以方便用户迅速简单地安装和使用,也能使TCO大大下降。

操作系统:
在稳定和成本之间

企业采用什么样的操作系统?这个问题也许在五年以前我们根本不怎么考虑的,因为这是一个基本固定的成本。但如今似乎不一样了,因为有了Linux。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Linux低廉的价格就让众多的企业为之心动。在国内,中小企业为数众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资金十分有限,如何“省钱”当然是重要问题。这在国外的一些企业上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例子。早在2000年,日本著名的连锁便利商店Lawson就安装了15000台执行 Linux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Lawson 在日本约有7600家连锁店,每家连锁店平均要安装两台 Linux 服务器,并搭配窗口式“Loppi”自助式多媒体终端机,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细细算来,在这个系统整个实施过程中,在这方面支出的减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但是,按照TCO的要求,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操作系统的选择,也同样不是一次性的投入,因此,保证系统运行良好并且运行稳定的基础上再去考虑降低成本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这方面,Unix、Windows还是Linux,可能不同的用户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即使只是针对中小企业,只是Windows和Linux之争,目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Linux的支持者认为,从保证系统稳定和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两个角度说,采用Linux是中小企业降低TCO的有效途径。目前随着Linux的发展,很多客户已经把Linux当做默认的电子商务平台。IBM亚太地区Linux市场与销售部总监中原道纪认为,如果在企业中采用Linux系统后,要认真地去考虑包括硬件、软件、人员、采购和更新换代等整体成本,那么以Web服务设备3年的生命周期来算,Linux最终会比Unix便宜得多;以1000人连接到Linux服务器来算,总成本大概是Unix系统的20%~50%。并且,Linux系统的管理成本所占整体成本的百分比与Unix和Windows相当。

在北美等地,因为成本问题,更多的公司转向了Linux,目前服务器市场中Linux操作系统占27%的市场份额,在法国这一数字则为6%~10%。而在中国,一项调查表明Linux的应用增长速度已达到了60%。
但也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在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选择何种操作系统来进行商业运作的问题上,微软的平台在被调查的选项中则是遥遥领先。调查回馈者估计,63%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的是Windows,而且Windows在小企业(1-100人)中采用最为广泛。当然,小企业也是Linux系统安装最多的群体。大型企业(10,000人以上)则是Solaris和其他Unix服务器的主要客户群。

同样是TCO,最近微软的一个调查却更让人眼花缭乱:对TCO(总体拥有成本)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系统的整个有效期内,OS所占比例仅5%,其他部分的费用花在了系统支持与应用的开发/发放等方面,而在这些方面,Windows更具有优越性。微软认为,使用Linux尽管授权费用低廉,但其它方面却需要大量的投入。
除此之外,还有种种说法,例如“Linux比Windows安全性高”、“Linux和Windows相比应用太少”等各种说法。不知道您乱了没有,反正我是差不多了……

介绍了这么多,您可能会怪我到底也没有说出来究竟应该选谁。其实,做这期专题的目的,我们不是——也做不到——给用户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究竟该如何采购网络设备,必须参考您的具体情况。但我们希望,我们的介绍能给您提个醒儿,帮您出点主意,在明年采购的时候,有点参考价值。如果真的能达到这个目的,那我们也就没白忙活儿了。

文章转载地址:http://www.365master.com/kt_article_show.php?article_id=1437&categ_code=10151002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