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软交换殊途同归—提供多元服务的网络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其发展道路可分为两派:一派是由“软”而“交换”,另一派是由“交换”而“软”。但归根结蒂,最终实现的是一个以IP为基础的提供多元服务的网络。 
  
  软交换是什么
  
  软交换建立在VoIP基础之上,然后把更多的电信业务用IP的方式来实现。单纯的VoIP很容易,但是把传统的业务都放在IP网上就要比IP电话复杂很多,于是业界开始考虑怎样把传统电信业务过渡到以IP为基础的网络上。软交换是把不同的通讯业务,包括话音、视频、数据,转换到IP网上,加以管理,在接入的信息上进行控制,实现传统电信能够实现和不能实现的业务。其重要特点是要求业务层和接入的介质层完全分开。 CommWorks(当时的3Com)1999年就提出了软交换的三层结构,现在已经被主要的软交换标准组织所认可。在这个结构中,最底层是传输硬件层,往上是多介质(Media)连接控制层,最上面则是服务、应用与功能层。
  
  推出软交换的两种途径
  
  单从VoIP来看,也可以有两种角度。一种是已经有了“V”,即传统的语音服务,要把这种服务转移到“IP”网上;另一种是已经建起了“IP”网,要让它除了传数据外还能传语音,即“V”。把视野放开来,不仅局限于语音业务,而是包括多种电信服务。上面所说的第一种角度,就是所谓的由“交换”而“软”;第二种角度则是由“软”而“交换”。主要的软交换厂家,按这两种角度来划分,由“交换”而“软”的有阿尔卡特、朗讯、北电、西门子等;由“软”而“交换”的有CommWorks、Sonus、思科、Unisphere等。
  
  对CommWorks这样的由“软”而“交换”的多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软交换是用IP建立一个开放的环境,采用开放的软件模块,对不同的呼叫进行控制,使得软交换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连接不同的业务。比如说话音通信,可以通过IP的方式从不同的介质间互转,这样形成一个集成的、统一的用户界面,进行统一计费管理等等,而且在这上面可以利用Interent方式开发一些新的应用,实现一些过去传统电信要开发很长时间,甚至是很难做到的新业务。
  
  对阿尔卡特、朗讯等老牌电信厂商来说,由“交换”而“软”地推出软交换乃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这是因为软交换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相对的平台成本和开发成本都会比较低;而PSTN通常是封闭的标准,每一个厂家有一个专有的标准,新业务的推出需要厂家专有的设备和专有的软件提供,这样成本就很高。推出一些新业务的成本,软交换可能只有PSTN的五分之一。从软件开发周期,也就是业务推出的时间来比较,软交换几乎只是传统交换的十分之一。从业务收益的比例来看,软交换的成本也只需花PSTN的十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收回。一方面是成本低,另一方面是业务推出快,回收资金的时间就短。老牌电信厂商从自身的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的PSTN交换已经把路越走越窄,每推出一个新业务就要对交换机做升级,同时还要做大量的测试来保证这种新业务既不会与已有的业务冲突,也不会导致升级后的交换机与其他厂家的设备之间出现兼容性问题。有时还会需要将几个厂家的设备同时升级,这种协调工作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即使不考虑网络成本和业务推出周期,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推出新业务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只能是将传统交换机的业务过渡、转移到统一的IP平台上。
  
  随着软交换的不断成熟,推出新业务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因为平台越成熟,市场上对这个标准就了解得越多,开发的人员和企业也越多。过去在交换机上开发一个新功能,可能就一个厂家去做。如果软交换起来了,可能会有多个厂家同时去做,竞争就很激烈,最后服务商可以选一家最好的。
  
  新老运营商的不同之处
  
  对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来说,其既有的用电路交换实现的业务,如果改为用IP来实现,不一定能够节省网络资源或者说是成本。CommWorks的郝庆英博士指出,对于传统运营商上马软交换,节约成本这个因素所占的比重还不到三分之一。重要的是,软交换能够实现许多电路交换无法实现或是实现成本很高的业务。也就是说,传统运营商上马软交换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开源。而新运营商的理由则有两个:开源和节流。对他们来说,软交换不仅可以实现诸多的新业务,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在C4和C5局上省下大笔的开支。比如,对新兴运营商来说,其电路交换网还不完整,在开拓新的市场,而且该区域还没有其自己落地的长途交换机时,就可以考虑用软交换的方式落地。这样的话,在一些地区就可以不再买传统的交换机,这对将来的业务发展和投资成本的节省都有很大的好处

文章转载地址:http://cisco.chinaitlab.com/base/22605.html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