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是与非 如何判断真真假假的安全警告

    真真假假的"安全警告"IDC(国际数据信息):呈现爆炸性成长,成长幅度高达283%,攀升为网络安全的第四大威胁。美国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研究组织:90%用户表示为避免间谍软件威胁而改变了上网习惯。25%的受访者不再从P2P网站上下载歌曲或电影。
  这些数据都在惊人的告诉我们,间谍软件在我们的网络生活中已经无孔不入。而很多时候,不需要TROJ_QLOWZONES 木马病毒的暗中捣蛋,"Security Warning(安全警告)"有时候也会帮倒忙。

  反间谍心理建议一:“安全性警告”不见得安全!

  我有一个朋友喜欢网上下载,他在网上最常搜索的关键词是" Free"、"mp3"、"Movie",因此当有天他在 MSN 信息看到“Free Movies/MP3/Entertainment links…..”的链接时,就迫不及待地猛按鼠标

  当他被引导至网站下载软件面前时,还出现如图的"Security Warning(安全警告)"。他在这个通过认证的信息怂恿下按下了 “是(Y)”之后,第一个木马 TROJ_DOMCOM.D 便开始进入计算机。

接下来还陆续安装57个文件,其中包含一个拨号程序和4个木马(TROJ_HIJACK.B、TROJ_DOMCOM.A TROJ_DLOADER.MG、TROJ_SMALL.ZZ)以及10个广告软件。

 



反间谍心理建设二.:发现间谍软件要趁早,否则将喋喋不休

  我们发现以"YourSiteBar"个人浏览工具列为促销的网站http://www.ysbweb.com,是广告软件的来源网站之一,包括ADW_ISTBAR.K ADW_SITEBAR.A、ADW_ISTBAR.J 都来自于该网站。

  更糟的是,有些广告软件网站彼此之间都会互通有无,形成广告软件自动存取特定链接,下载恶意文件的互助模式。我那个想看免费电影的朋友,就被暗中引导到前文所提及的另一工具列广告软件网站 SLOTCHBAR.COM 下载安装其它恶意文件。

  这样看来,一旦中了一个广告软件,那就表示一连串的恶意软件将尾随而上,这或许可以解释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联盟(NcsA)的调查发现:八成家庭计算机感染间谍软件,但大多不知情。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还在其中一个受访者运行迟慢的计算机上,发现1000多个间谍软件。所以如果你没有趁早觉查到系统中的间谍软件,隔一段时间可能会发现里头已经悄悄滋生了一窝小间谍了,到时候间谍软件比正常软件还多可就得不偿失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