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论坛主题:移动应用的机会与价值

  主持人:谢谢林总的精采演讲,我们知道移动应用的发展离不开开发商、运营商的努力,而交流是重要的环节,我知道很多运营商、开发商为了很好的与用户沟通都开创了论坛,下面我们就希望与大家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希望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在今天有更多的新创意涌现出来,让我们进入论坛。先有请主持人李东平先生。

  李东平:谈不上主持,真正的主持是在座的几位嘉宾当中,我算个客串,我把讨论串起来。今天我们围绕的主题就是移动的应用软件,提到软件大家可能会想到以前提到的话“赶超印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软件并没有形成很规范的产业,很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未来,移动应用软件这个产业我们是否能够有所突破,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移动应用软件把我们中国软件业有所带动,这也是我们近期研究的课题,而且是联合了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共同进行研究,并于近期向国家相关部委机构提供相应的初步研究成果,我们第一场圆桌讨论会就围绕着移动应用软件的发展和我们国内的自主创新这个课题来展开。第一场圆桌会议的主持人就是史炜老师,有请史炜老师上台!参加圆桌论坛的还有以下嘉宾,联想投资合伙人刘爱海先生,索尼、爱立信与营销组负责人欧阳昙然,新浪无限常务副总孙锁军先生。大家欢迎!

  史炜:我们大家都知道,在2G时代,我们国家围绕手机,包括移动通信,包括固话应用软件基本是从国外引进的,自主的东西非常少,我们国家在2G时代80%利润都交给国外公司了,现在面临着3G,3G提供了很大的应用平台,在座都在研究方方面面的业务、内容和服务,在这些体系中我们的根基是什么?根基就是应用软件。这个星期二,因特尔在国际展览中心搞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布会,展示了大量应用软件系统,后面还有IBM、微软,而我们国家真正能够进入到世界优异应用软件公司严格意义上说一家没有,稍微走在前面的像华维、中兴、东软等,但是我们有大量中小型软件企业,只不过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研究人员相对比较落后。在座的三位专家肯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大家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提出来。

  刘爱海:大家好,我是来自联想投资的刘爱海,一班人会认为联想投资是联想的投资部门,从我们整体结构来讲,联想投资是一家独立的专业投资公司,在整个联想框架内有个联想控股,联想控股也是我们基金的投资人,同时我们也有其他的一些钱来自于美国、欧洲、日本,现在我们管理的三期基金,加起来是三亿美元,正在投入的是第三期基金,就是1亿7千万美元,从去年4月份开始投资,现在正在投资的过程中。对于移动通信,我本人主要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负责投资。

  说到今天这个话题,关于移动上的一些应用软件,对于应用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在PC方面,中国应用软件发展并不好,真正走出来的公司没有几个,原来说的金山、WPS,基本靠政府采购,后来做游戏出来了,还有一类有本地特色的一些东西,像财务软件,出现了几家公司,再往其他方向看这些应用软件,有原来做CRM,总体来讲不是特别热。回到今天说的手机上的应用,这不是特别一样,很重要的特点,比如过去在微软开发软件,大家都知道有个节奏问题,就是开发出来的东西要迅速的卖出去,然后创造效益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升级,我觉得在手机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花了很长时间,软件不能被客户使用,那么现金流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开发出来让用户使用,并且不断更新,这是很重要的特点。

  另外,我们在硅谷投资做项目,大家一般投资IT芯片、互联网核心技术,在国内核心的东西比较少,那么能不能在应用上有所突破?很多在国内上市的公司大部分也集中在应用、服务方面,能不能把软件和服务结合起来。我们说的更远一点,像GOOGLE,这也是个软件公司,可以有两种销售方式,一个是卖给其他企业,另外是给用户提供服务。我想说的是这些软件能不能以服务为方向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我现在能够想得到的手机应用软件的两点问题。谢谢!

  欧阳昙然:大家好,我们成立这个部门的主要目的,我们事实上不止把我们的收集当成硬件进行营销和销售,更多是把手机内部的应用和服务加上硬件,然后整合成产品进行营销。并且使消费者感觉到我们的应用和服务对消费者的价值,我们更重要的是把这个价值带给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消费中,并且培养他的习惯,这也是我们建立终端差异化的过程。索尼、爱立信一直把自己的目标作为按提供最有创新力和最有吸引力移动终端的品牌,我们也十分注重手机的差异性,也希望通过服务来增强我们的差异性。

  刚才史先生说到,关于中国软件业能否超过印度软件也的问题,实际价值创新的过程还有不断挖掘本土用户价值的过程,事实上本身中国市场就非常大,我在我们欧洲总部也待了一段时间,我的体会是,其实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的应用和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彩铃之所以在中国这么成功,而国外为什么没有像中国这么成功,我问过其他国家的一些同事,他们说他没有这个需求,而中国因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与西方文化不一样,西方文化对于音乐产品,更多是想独享该产品,而中国文化是想表达,给别人来表述自己,所以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价值。

  技术创新的背后更多是挖掘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我们也希望能与应用开发商、服务开发商一起来挖掘这些需求,能够给我们的终端提供更多的差异性。今天移动应用测评实验室也是非常好的平台,也给我们的工作提供共同创新的过程,相当于也是一种工作方式的创新,谢谢大家!

  李东平:欧阳提到了价值链,价值链落脚点肯定是消费点,现在我们的提供商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运营商给你的是任务,而软件研发部门或者应用部门提供的最多是个产品链或者现金链,所以实际我们真正应用中所理解的价值链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链,我希望这个话题可以充分的展开。下面是新浪的孙总给大家谈谈。

  孙锁军:大家好,谈到新浪可能大家经常上网看,对于软件来讲,我们新浪与前面两家来比,我们更侧重于应用,是在巨人的肩膀来进行市场转化。手机移动用户群有两类,一类是以人为单位的用户群,第二类是以企业为单位的行业应用群。

  我们感觉到应用绝对是驱动创新的源泉,我们看手机的发展,原来手机开始就是信息业,后来电子商务类,然后是电子支付渠道,然后到电子应用这一块,我用的比较多的是商务证券这一块,可以看股票,对于行业而言各自要求也不一样,不同的应用导致了应用软件的多样化,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环境。

  对于娱乐这一块,电视、音乐这一块,慢慢带动了这些元素的产生,像网秦,网络出来了,就会出现清道夫,手机在中国发展比较快,在手机业务增值的同时也带来软件行业的发展,中国软件与印度的差距,一方面是产业链的环境,另外是创新软件的标准方面,也要有标准,什么是创新。既然是创新肯定有条条框框,如果有商业回报的话,那么就会好起来。

  我们有这么多用户群造成了新浪组成了增值服务部门,包括定制、娱乐等服务,然后进行细分。所有行业的发展,就看价值的体现,有了价值体现,我想中国的软件行业应该有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李东平:三位老总都介绍了一下自己公司和自己本人的想法,我也看了一下名单觉得很有意思,联想做PC,现在做应用软件,并且逐步的做通信应用软件,联想在2001、2002年就做广播电视机顶盒,这可能也是个转型。新浪是中国最大的媒体网站,另外还有索爱,从三个人发言可以看出思路的差异,在未来,无论做PC,做终端还是媒体,需要融合,我们既需要融合也需要差异,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觉得是我们未来信息化发展中很好的一个新的平台、很好的机会,当然也是很大的一个挑战,我还是建议在座的各位嘉宾根据他们三位发言提出你们关注的问题。

  观众: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中国移动作为垄断性的移动运营商,对移动应用软件的发展所起的正面或者负面作用如何看待?第二,有没有对发展的演变趋势有没有什么看法?

  刘爱海:比如日本,定制手机非常发达,如果把软件定制到里面就很简单,很幸福,如果没有定制进去,一个个去安装就很难弄。现实情况,中国移动也控制不了终端,想控制也不能,形成了现在中国大量的白盘机,还有一些渠道中国移动控制不了的机器,就导致了现在各式各样的行为都有。我知道的手机分销商在仓库里就开始预装软件,中国移动三令五申不许装。如果有个规范平台,大家都按照规范来装,这很好,坏处是如果有这样的平台,如果不装你的软件那就很不愉快啊,目前状况也是这样。

  李东平:本环节讨论到此结束。刚才我们从移动应用软件,从创新的角度来进行讨论,虽然各个不同的厂商从自己的角度对这个话题进行了阐述,但是最终的一个目的,我们做创新要从用户的价值来体验我们本土自己用户的价值区域,下面进行第二轮讨论,第二个话题是移动应用软件发展的投资机会与投资价值的分析。前一阵子经常会听到,现在的风险投资商在逐步回归传统产业,我投一个参观,我投一个媒体等等,对于未来高科技的发展是在关注,但不像以前那么热心了,为什么呢?就是今天上午解释的原因,对产业发展方向没有办法很明确的去把握。第二个话题就从投资的角度来进行。有请主持人红矾资本的周培先生。参加第二轮讨论的嘉宾有中兴通信手机部罗忠生先生,搜狐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峰先生、TOM执行副总裁常城、掌上灵通高级总裁梅平,下面把主持的权利交给周培先生。

  周培:感谢主办方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今天的选题非常好,所以上午我就跑过来听,说好有两个感觉,一个是觉得领先的市场会造就领先的应用,尤其在软件行业,移动通信市场可以算是全球领先市场,第二从时机上来说,06年大量从业者觉得不堪回首,股票一直往下跌。

  下面就个问题直接进入主题,作为厂商来说,您在现在这个时机上是如何看待机会在哪?作为不同厂商的背景来说,您是怎么做、怎么想的?第二个问题,作为业内专家来看,因为大家在这个行业这么长时间,从专家角度来看,小公司的机会在哪?就是新兴公司机会在哪?希望大家超脱一点,这也是在座各位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罗忠生:我觉得这样的会议是好主意,我在中兴研究3G研究了七年多,从系统设计,从GPS定位,02年就考虑3G业务,对应用来看,我也非常赞同主持人的观点,像流媒体等高端应用业务其实没有大家所想象得那么好,至少在中国市场来看,3G的推迟,应用业务变得更慢了。对于我们这样公司来看可能还比较好一点,我们在3G上大量投入,毕竟我们有其他来源来支持这个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等的机会太长了。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虽然3G应用的发展比较慢,但是不等于没有机会。从国外来看,3G的发展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国内来看,像建立的TT网络,我们认为是3G技术的逐步展开,未来相应的3G应用都会出来。从07年开始,给做应用的人逐步带来了机会点,这个机会点相信在今年底到明年才会有所收获,可能不像大家现在所想象得那么大。

  第二,从我研究3G业务这么多年来的体会,我们感受到很多大家所想象的东西,以前大家谈到的视频电话、视频播放,从国外来看,3G业务在变化,在欧洲那块变成了手机电视,这在01年没有人谈这个问题,当中小企业抓机会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刚出来的这些变化,不要被框架所限制。包括我们自己现在也在改变,不要被框架所限制。包括我们公司用户体验的变化,这样带来业务变化是最重要的价值。像手机电视,05年我们就开始推行,我觉得很有前途,这一定要与用户体验联系在一起。

  另外还要谈一下风险,包括3G的风险,3G的发展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顺利,我们在海外已经有20多个国家在卖我们W手机,我们发现一个特点,3G业务的发展所带来的应用确实没有大家所想象得那么好。比如大家谈的很多的视频播放,这种业务确实没有想象得那么好。我们现在出现一个问题,内部有个概念,正在向内阶层发展,只要接收短信、彩信就可以了,但是这样既带来了风险也带来了机会,所以今年我们会在中国把这些应用带进来。我在中兴通讯做了六年系统,最大感触是用户需要什么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岳国峰:我非常认同罗先生的观点,大家知道搜狐是个知名门户网站,也在做SP业务,现在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从去年国家的治理行动,对产业也有比较大的打击,对我们来讲是相对很痛苦的过程,对于国内移动应用产业来说也是个转型期,中国移动应用是以简单的增值服务未开端,不可否认最初介入该行业的公司确实赚到了第一桶金,甚至对于挽救中国互联网产业也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这样相对的低潮期促使我们要冷静的思考,我们怎么能够更紧密的结合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移动用户对于他的需求有几类,一类是冲动性的娱乐需求,像现在很多SP提供的业务,像图片、铃声下载,另外是消磨时间的应用,类似于游戏,再有是解决他的某种实际需求的软件,像商务类、电子支付类、流媒体等。现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危机呢?当初我们进入这个市场时对于用户需求把握的比较肤浅,我们很多产品都建立在用户冲动性的消费上,这也是受到打击的很重要原因。我们现在也在做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的工作,我们也有自己应用软件研发团队,过去两年也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做这方面的研究。以现在行业的发展状况来讲,对于很多种小型公司还是很有机会的,你们之前看到的SP大鳄都很痛苦,受到投资者的压力,而小公司至少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可以有个相对轻松的发展环境。

  大家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一定要做好,技术仅仅是一个手段,有技术不一定代表成功,你还要有自己的特色。另外也要意识到产业的风险,刚才下面的嘉宾提了问题,中国移动对于中国软件业的影响,当然运营商对于软件业有很大的影响,如何配合运营商,如何与运营商进行合作,这是中小企业获得成功最好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不是特别多,但是如果抓的到的话那么离成功就不远了。

  另外终端厂商也很重要,终端啊也是非常强势的一环,如果抓到与终端厂商合作的机会,为终端厂商创造价值,我想也会有很多机会。

  常城:今天我有个小小的抱怨,是给王总的,今天的话题好在有个在现在的市场状况下,小企业的机会在哪里?在座都是业内的专家,也都明白自己的定位,对于小企业来说专注是第一主要的事情。因为这个行业的热点比较多,经常冒出新的机会点,导致一些公司不断的追逐热点,不能专注于一个领域深入下去,在目前市场领域下专注显得很重要。

  第二点,希望大家在说小企业机会时要公道,在现在的市场情况下,小企业的机会在哪里?在于与大鳄精诚合作,与TOM来说,TOM把自己定位于资源整合的角色,我们做的事情,在座也有很多我们的合作伙伴,TOM作为资源整合的角色,我们知道渠道的特性,我们有众多的合作伙伴,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小企业与这样大公司精诚的合作,这是目前市场状况下最恰当的选择。我有一句话,也是与同事说到的:怀揣梦想,脚踏实地,把这话献给大家共勉。

  梅平:刚才大家谈的东西都很多,我也不想重复太多,尽管进入这个行业时间不长,我也有很多感触,提到掌上灵通,不像新浪、搜狐、TOM,在这个无线产业链里,真正品牌的不多,不是大家不想做,由于整个环境的原因,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很难体验到它所拿到的服务是由哪个品牌公司提供的,这是现实的情况,在这个论坛上我也是想抛砖引玉。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什么?产品会经常变,服务会经常变,很多情况下最终是通过品牌来体现公司的服务是什么,大的品牌体现的是全方位的服务,小的公司是提供他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看到未来的发展也很困惑,我们希望看到这是一个方向。

  像灵通、TOM、搜狐都上市了,也是有资金在里面,那么我们未来的发展在哪呢?我们很难跟一些小SP竞争,我们反而利用我们的优势去锁定大的资源,像与电视台合作,一般小公司就很难全方位的做。我们的策略也是说我们去做我们能做的事情,利用资本力量去做市场,反过来说,一些小一点的SP公司,或者其他的一些公司在市场怎么办呢?我刚才非常同意常总的话,越大的公司是希望整合资源,互联网这个时代实际是创新、创意不断涌现的时代,如果把创新、创意的东西变成产品,就需要很好的市场推广渠道,这是在座者愿意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希望合作的态度。

  周培:我听了有这几点体会,虽然3G没有特别大的用户群,但是设备厂商把它作为最大的事情来做,从几位大鳄的嘴里我听到一个是品牌,其实消费者的冲动消费和娱乐需求依然在这里,只不过以前大家没有什么差异,这些厂商可能会努力把自己的服务变得更加有特点,消费者的需求还在那里,可能是叫超出期待的跳跃成长和利润未必有以前那么高,我觉得这是正常的,这可能是一个新起点。

  第二个关键词是合作,我刚才问这两个问题并不冲突,大企业的机会和小企业的机会其实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因为大企业眼界更开阔、资源更开阔、用户更多,新的小企业需要跟运营商来合作,这个产业是合作的产业,没有一个厂商,包括大企业一家打天下。

  第三是小企业的机会,我自己的理解是鲜花在静悄悄的开,声音小的时候实际是更好的“土壤”,包括今天的会议,包括主办方组织的评测实验室,挑了很多有特色的公司,他们来做评选,可能下一次评选会有变化,但是我觉得很有价值,是一批很有活力的种子在发芽,希望台上台下的大家来关注他们。谢谢!

  李东平:谢谢各位来宾,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给提问的时间,紧接着进入第三轮论坛,刚才大家说移动应用的时候更多也谈到一个词就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今天下午如果大家听到中科院张侃教授的演讲,很简单的理解用户体验就是在我们生活中对我们用户能够形成有利的,生活状态有好的发展的因素,比如门的设计、立交桥的设计,如果这方面没有很好的用户体验那么肯定会出事故。第三个话题就围绕着用户体验在移动应用关键作用。下面请中科院张侃教授作为此次论坛的主持人,有请!

  参加论坛的嘉宾有IBM中国研究员研究部经理赵诚,华友世纪副总裁陈晓,空中猛犸总经理何佳先生,有请!

  张侃:我们是最后一轮了,希望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用户体验讲的比较多,刚才给我盖了个帽子说我是用户体验专家,其实不是,我是工程心理学。一门学科在为社会服务才有意义,另外它才能发展和生存,所以我们与移动用户就发生了一些关系。现在讲用户体验讲的很多,我想我们几位,你们表述一下,你觉得用户体验在移动通信这个领域究竟怎么表达,否则这个概念就比较抽象。

  陈晓:对用户体验下个定义很困难,结合自身公司来说,我们也是个大而全的SP,提供SP全方位的业务,基于我们的业务来讲,当我们用最适当的方式,或者说结合公司职员最恰当的服务或产品达到用户最大满意度,这是我对用户体验的个人诠释。

  赵诚:大家好,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的移动界终于关心用户体验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身受其害,2000年当我还师从张侃教授在中科院时,我们去美国开会,我先一天到美国,我打电话联系张老师,张老师应该是中国移动首批用户,拨不通啊,当时身上也带了200美金,找不到组织非常恐惧,半夜张老师的声音响起了,是美国警察局找到我的,当时在信号还没有的情况下大家谈不上用户体验的,前两年去欧洲那么就很好了,到一个地方会发一个短信,到哪哪,这是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在IBM我们怎么理解呢?从用户怎么订购他,怎么买到这个产品,怎么打开包装,说明使用书,像移动不存在这样的环节话,用户怎么使用这个服务,这是我们IBM所定义。在中国这几年比较热的是关心产品的属性,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讲的怎么设计用户体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IBM中国研究院,我们这个团队对于移动感兴趣有两点,用户体验、可用性工程,最开始是从飞机、核电硬件产品,到最后IT的发展,然后到软件发展,对于软件来说,以前可用性工程以及其他的方法如何应用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现在我们所用的方法,可用性工程、用户体验方法这些都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中国用户进行研究时是否合适、是否适用,这是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如果业界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与我们一块探讨。

  何佳:我是空中网何佳,空中网本身也是做SP出身,对于用户体验来讲,因为我们是做游戏的,从游戏角度来说用户体验体现的很具体,我们就没有那么多学术性的东西,我们觉得用户体验好就是用户爱玩我们的东西,用户通过界面理解我们想给客户传达的信息,通过整个游戏教学、内部交流,能够不用指导或者不用打客服电话就可以很好的玩我们的游戏,在说到量化指标来讲,比如有多少用户,有多少在线时间,当然最后多少收入,这都是用户对我们游戏体验满意度的体现。

  在现在的游戏中,我们觉得网络游戏比单机游戏用户体验更好一些,游戏是体现社会性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交流,在以往单机游戏就很难交流,而手机中玩游戏,手机本身是通讯工具,是交流用的,那么我们手机游戏就要利用手机通讯特点,增加手机游戏的沟通和交流的特性,使得手机游戏虚拟世界中的人能够非常顺畅的沟通,一起来玩游戏,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这种体验如果做的好,我觉得用户恩也会非常满意。总的来说,我觉得用户体验做的好,用户无论在哪里都会反馈这个游戏做的好,谢谢大家!

  张侃:我严格的讲也就是个用户,虽然平常做点研究,但是对于移动通信领域知之甚少,但是我感觉,我们移动用户整个的领域比我们国家在用户体验方面比较关心,为什么呢?我们现在已经在讨论用户体验这个问题,另外我们也能看到,在我们移动通信的相关领域,包括游戏,已经提出了很多用户体验的问题,而且设立了一些机构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或者调查、技术的推广,但是我们在很多重要领域中还看不到对人的关心,刚才赵诚说终于看到用户体验了,别的地方还没有看到呢。像制造飞机,制造飞机要不要用户体验呢?我们主动去做一些研究,但是不理我们,我们想的是以后我们都要坐飞机,你这安全不安全啊。

  从陈总、赵总、何总几位的观点来看,用户体验是个全方位的东西,要考虑到在服务或者产品实施过程中,或者在服务完成以后,怎么样全方位的来考虑跟人来进行良性的互动,使使用者能够有个愉快的感觉,这是做用户体验者要系统考虑的。既然这个提法能够被考虑和接受,那么怎么样对用户有更多的了解,就是在之前、之中、之后有更多的了解,这是我们行业内同仁们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因为联想研究院要搞个学术委员会,让我当委员,与他们也有沟通,我个人觉得移动通信这个领域能够开展的业务还有无穷得多,但是现在都被忽略了。现在关注比较多的是一定可以通讯,短信在中国很特点,然后出了彩铃,我这年纪兴趣不大,我听说每年好几亿,很惊讶,现在开始搞流媒体。总的来讲我觉得思路还不够宽阔,我们是移动通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凡是一切需要沟通和交流的地方都可以用上。

  今天讨论大家也讲到了,比如支付手段,现在银行排这么长队,为什么移动通信不能把业务切过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就进入到金钱社会,每年要赚钱、花钱,我有个奥运卡,我对卡就比较满意,因为每次刷卡后就会发个短信,告诉你何时何地花了多少钱,这使我对卡的信用度有很大的增加,我就到处用这个卡。

  如果我们能够对用户有所了解,中国有三亿多的用户,把三亿多的用户日常生活中所要做的事情都联到移动上来,那么业务量是非常大的。

  赵诚:有时候我不太清楚,移动在做用户体验时是否研究过用户体验,我经常在电梯上看到新的套餐计划或者彩铃,其实我挺感兴趣的,但是办理很麻烦,我希望移动在做钱做广告时,如果再花一部分钱做一下用户体验,那么肯定使用户办理率提高不止一点点。

  张侃:我也有这个体会,我用了神州行,想换一个号但不知道,觉得麻烦。

  何佳:我觉得用户体验度,在座每个人都是用户,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用户体验感觉产品不好,比如某些产品使用中不会用,或者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或者说产品本身质量有问题,我们做自己的产品,比如我们做游戏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市场调查来得到用户对于游戏的期望值,包括对现有游戏进行期望值调查,我们会在下一关进行解决,这是不断提高的过程,也不可能一次性做的最好,随着大家对用户体验越来越关心,大家也会越来越重视对用户反馈的处理,用户体验会越来越好。

  张侃:谢谢何总,我相信他们做游戏的最重视用户体验,多数游戏被政府抓的很紧,当然有两方面问题,通过用户玩我们的游戏会有所收益,因为社会要和谐的发展。刚才我们讲了,因为我是学心理学的,是研究人的,希望大家对人能够更多的关心,机器对人关心那么人就会关心机器,要互相的了解。赵诚刚才举了例子,我们到美国开会,赵诚就没了,我们电话打回去,问赵诚出来了吗?同事说赵诚已经走了,这就是个问题。我们就打个电话给航空公司,航空公司说我们为客户保密,不能告诉你,美国警察与中国不一样,警察给用户的体验很好,我打电话给警察,说我们有个年轻女士在美国失踪了,他就很着急,然后半个小时就找着了,然后把电话给我让我打电话。

  一个系统要使顾客或者用户非常喜欢,也有必要让顾客知道这个系统,否则不知道怎么来用你,这是个互动过程,谢谢!

  李东平:这确实是个很复杂的话题,不是这么短时间能够讨论清楚的,有人想进一步研究用户体验的话,我建议去报张教授的博士生,最起码在过关的时候,在不允许拍照的时候可以说我是做研究的,没有人管你,谢谢嘉宾,谢谢张教授!

  我们今天围绕着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增值服务等等方面问题展开了话题,我们相信今天是个起点,是评测实验室的起点,也是移动应用在中国发展的关注点,我们希望在下半年会从投资的角度向业界、向大家去推荐一些具有潜力的、投资价值的、用户体验度好的用户,透视我们也希望形成一种机制,我们在上半年更多从业务角度向业内推荐一些好的业务,下半年我们形成一种机制,从投资的角度向业内推荐我们相应的应用,最终的目的是把我们移动应用逐步逐步推向良性发展,这样对我们的投资商、运营商、用户都有很大帮助的活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支持,在这里我代表移动评测实验室谢谢大家的光临,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