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手机二维码:实现跨媒体的“秘钥”

       随着全球信息通迅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性能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以手机为终端的新应用不断涌现,继手机电视、手机报之后,手机二维码技术成为业界关注的又一焦点。特别是对于一直困于传播形式的传统纸媒来说,这种可以印刷在纸张上、黑白相间、纵横交错、形似迷宫的二维码作为一种跨媒体通道,使平面媒体和互联网通过手机二维码联接起来,实现了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的内容同时展现在手机上,因此平面媒体就能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内容,它可以说是传统媒体实现跨媒体发展的一把“钥匙”,将给传统平面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手机二维码的发展现状

  手机二维码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广告、图书、包装以及个人名片上,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即可实现手机快速上网的功能,并随时随地下载图文、音乐、视频,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等。随着手机3G时代的来临,手机二维码更可以在网上购物、在线视频、网上支付等领域充分发挥快速通道的作用,比如,当电影院有一部电影上映的时候,用户只要拿起手机照一下电影海报上的二维码,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电子电影票。

  手机二维码与手机菜单、无线搜索引擎并称为手机上网三大入口,而目前在日本、韩国,通过手机二维码上网则是较为通用的手机上网形式。通过手机二维码实现的移动商务、导航和位置服务、名片识别和输入、快捷付款和影视节目指南等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已经变成了当地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东京的便利店、地下铁、户外广告、杂志上面,随处可见这个小小的方形花纹图案。行人偶尔停留,取出手机随意一拍,仅仅是这一瞬间,他们就完成了信息获取、电子交易以及二维码凭证获取。而后便可去影院、球场、餐厅、机场等场所,快捷地享受他们定购的服务。

      来自Mediaseek Inc关于日本带二维码功能的手机市场的相关数据显示,日本二维码手机市场的占有率正在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0.8%上升到了2005年的52.6%,预计到2006年日本二维码手机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1.4%,2006年将达到6500万台(如图1所示)。而在韩国,这个数字是1500万台。 手机二维码在中国的市场空间更是异常广阔,截至2006年6月,中国移动已拥有2.8亿的手机用户,其中8000万人经常使用手机上网,中国移动也在今年8月推出了手机二维码服务,据权威市场分析,2009年中国二维码用户将达到8600万,并首先在大中城市普及(见图2)。

手机二维码给传统报刊业带来的机遇

  手机二维码最重要的应用,就在于手机上网的应用。通过二维码上网,实际上是获取了包含网址信息的二维码并解码后,将信息发送至内容提供商,并通过GPRS网络将网上信息发送至用户的手机。通过二维码这把钥匙开启的网络内容空间,将为手机用户提供更多准确的信息。这种方式结合了平面媒体和手机的传播优势,不仅能为平面媒体的读者提供更多的资讯,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其内容,而且还可以解决当前平面媒体缺乏读者互动的难题,读者能够在阅读的同时通过手机实现即时互动,比如参加读者调查、有奖竞猜等。

  2006年6月5日,《每日新报》成为中国首家应用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平面媒体,《每日新报》的读者只要用手机下载特定的二维码识别软件,再用手机摄像头对着报纸上的二维码进行拍摄,就能够在手机屏幕上看到感兴趣的新闻热点影像、体育节目的精彩瞬间、最流行的时尚商品动态介绍等等,还可以听到与报纸内容相关的各种声音。8月底,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了i-code手机二维码服务,在为期一个月的体验活动中,二维码出现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的新闻版面上,读者可以用手机来流动阅读专业媒体奉献的独特资讯和主题报道,并参与评选;《新闻晨报》携其门户网站嗨嗨网在美食折扣、建材团购等互动活动中加入二维码手机互动;在汽车品牌的广告中,读者可以拍摄二维码参与游戏活动,观看新车视频。

  近来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的平面媒体正在承受着来自网络等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在美国,报刊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传统媒体总体还是呈增长趋势,但是来自于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与日俱增,2005年中国的网络广告额已超过了杂志的广告额。一些城市的主流报纸,这两年都呈现出发行量和广告利润大幅下降的趋势。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架势,传统媒体也在探索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道路,但是整体效果都不甚理想,主要是因为缺乏熟悉新媒体技术的人才和运作新媒体的经验,整个报刊业在发展新媒体的道路上还处于发展的瓶颈时期。而手机二维码作为一种创新技术在平面媒体上的应用,也许能够为平面媒体带来突破瓶颈的新机遇。以日本二维码的应用为例,报纸、杂志和宣传册是手机二维码的主要载体。图3显示的是来自日本Info Plant 2005年8月的用户调查数据,从调查来看,报纸读者中有31.9%的人会使用手机二维码,而杂志读者中则有84.2%的人会用二维码。

  手机二维码作为一种基于平面媒体又超越平面媒体的新媒体形式,通过印刷二维码在报刊上就能实现传统纸媒体与网络媒体的链接,十分简便易行,使得传统媒体能够突破平面的界限,在手机上真正实现多媒体融合,从而充分发挥这两种媒体的优势,带动发行,增加广告收入和新型的互动增值服务收入,使传统媒体在和网络等新媒体的竞争中,多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利用手机二维码实现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互动,确实为平面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互联网就是一个前车之鉴。随着互联网规模的迅速扩大,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及木马控制、垃圾邮件等也给互联网的运行系统、基于互联网的重要应用系统和广大互联网用户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麻烦。对于管理部门来说,互联网管理总像是个新问题,因为互联网的技术含量,因为它的出现年代,也因为它的管理难度。在浩如烟海的网站中监控违法者,与其进行周旋,收效甚微而且精力耗费巨大。对互联网的管理一直处于“补漏”的状态,方法也是“封”、“堵”等被动的管理,总是无法在源头上就制止问题的出现。

  在新事物出现的时候,规章滞后些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过于滞后,那么就会产生今天互联网这样的纠结:新问题变成老问题,老问题又衍生新问题。所以当手机二维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我们就应该考虑其规范运营的问题了。在日本,手机二维码码的运营模式是全开放式的,二维码扫描是手机上的一项功能,而不是运营商提供的一种服务。二维码的技术商将解码软件提供给运营商后,按手机的装机量收取版权费,运营商则将软件的解码完全公开,用户可以任意编码并自行刊发。

  而中国的手机二维码业务绝不能采用日本的开放模式,而应采用有效过滤的管理模式。因为如果手机链接的内容是黄色网站、政治性网站或虚假信息,势必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管理对这类网站主要采取封锁URL的方式,即使网站更换URL,由于用户不知道新的URL,所以很难再次找到被封网站。手机则不同,如采用开放直接解码的方式(即:在二维码中直接编入URL,手机直接识别URL,不经过任何中间跳转,直接进入该URL),即使封闭一个网站,网站经营者可以轻易更换URL并重新编码印刷,发送到用户手中,所以在中国不能效仿日本采取直接编码/解码的方式,而有必要采取二次解析网址的方式,并对链接和内容实施监控和备案。因此现在中国移动在所推广的手机二维码,采用的是有选择的过滤模式,通过地址解析器事先将问题网站过滤掉,使之无法到达用户终端。而与这种方式相配套就急需建立相关的监管备案中心和制定有关政策法规,这些工作都需要主管部门尽快着手,以避免互联网管理困局在手机监管上重演。

0
相关文章